师大校园的那片天(中)

2008-04-21 15:17:08
晓月·风帆
转贴 4378

  既然是学校,教学自然是最重要的一环,于是除了宿舍,教学楼成了学生们几乎天天光顾的地方。师大的教学楼,新旧程度不同。九十年代以前建成的,大多是两种名称并存,一种以"教"字开头,后列数字,如:教二楼、教四楼、教七楼等等,同时,这些楼又根据所属院系或研究机构,被称为历史楼、物理楼、数学楼等等。九十年代以后建成的教学楼,则都以功能命名,或者是参与建楼的主要捐资者的名字,如田家炳艺术楼是田家炳捐了300万修建的,艺术系从北校搬回本校后便全部在这里学习和开展活动,而英东楼是以捐款修建者霍英东的名字命名,交由教育系使用。中文系的专业课教学场所集中在教二楼。不到三年的时间中,我们与古、今、中、外的作家们在思想上交流着,与风格各异的教授、讲师在治学上频频共鸣或反弹、沟通,诗、书、文、史作品的沉醉与理论的冷静犀利交错地渗入,让我们的思想与认识能力在反复与激烈的碰撞中迅速成长。于是,四年本科学业结束时,再翻出入学时的照片,蓦然发现,大家都已不再单纯。
百年校庆前的各个教学楼,尽管建筑样式不同,但外观都是冷色调,灰色、淡绿、白色为主,和周围的树木、草地非常协调,透着宁静祥和。教七楼是一栋没有进驻任何院系的纯自习楼,因此也是学生们最爱去的自习处,而更为奇特的是楼后密密地长了一排爬山虎。夏日,那些爬山虎布满整个教七楼的后墙,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教室窗户边探出的手掌般的叶片和卷卷的细须。每到夏天天气异常炎热时,在这些爬山虎的荫庇之下,教室里却比外面凉爽了许多,整栋楼都沉浸在学习的静寂与绿叶的清香之中。

  待到百年校庆时,我回到学校吃了一惊,教七楼被刷成了粉红色,显着躁动,而后墙的爬山虎被连根挖走,再也见不到那份绿色的清凉。万幸的是,其他的教学楼从内部到外部都被整修一新,不但保持了原来的风格,而且门窗桌椅都变成了新的,墙刷白了,增加和重新安装了日光灯,教室里明亮了许多。紧挨着教七楼的五百座讲堂,由于修整过座椅,座位数变成了四百,便改叫"四百座",后来为了纪念钟敬文先生,更名为"敬文讲堂"。钟敬文先生、启功先生等学术大家都曾在此举办讲座,算得上一个师生学术交流的要地。十年前,启功先生已年近九十,应中文系学生会之邀在五百座作了关于语音学的讲座,生动诙谐的语言将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讲得妙趣横生,也许,那时听过他讲座的近千人谁都永远也不能将其忘怀了。零五年左右,教八楼的旁边,在原来地下室的基础上,建成了一座五层或六层的教学楼,名为曾宪梓楼,又称教九楼。外墙黑色大理石,泛着光,看着很结实,也很气派,里面有很高级的语音室,然而总觉得这色调和门厅的米色交接太突兀,整体的建筑风格在周围环境里也不大协调,文化韵味难以见到,反倒是冷冰冰的没有太多想让人亲近的感觉。

发表评论
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。
博客分类